📢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加密貨幣停滯期後的新機遇 YBS或成資產發行新模式
加密貨幣行業的大停滯與新方向
過去一年,加密貨幣行業與傳統金融、大型科技公司以及政界人士進行了雙向互動。某些政治人物的加密貨幣項目標志着加密流動性的終結,而雙方的和解才剛剛開始。
一些新興市場的顧問、礦場項目和中東地區的大額融資,最終都成爲壓垮散戶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些投資者不如去許願池裏尋找一線希望。
加密貨幣的停滯期
人類似乎總是在追求相反的東西。過去追求自由,現在卻又向往傳統。人類似乎從未真正吸取教訓。
比特幣現貨ETF獲批時,許多人認爲比特幣將改變世界。然而,現在人們普遍認爲比特幣只是M2的映射資產,既不能有效抵御通脹,也無法作爲加密貨幣牛市的催化劑。它變成了兩頭不討好的局面。
某政治人物推出加密貨幣項目後,市場暴漲隨即沉寂也在意料之中。一些平台的自救行動、錢包產品的推出,甚至某交易平台高管身分的爭議,都變成了無法盈利的鬧劇。
太陽底下無新事,加密貨幣行業陷入了大停滯。
以太坊從4000美元跌至1500美元後,正嘗試通過Risc-V技術重回L1戰場。如果以太坊虛擬機都可以改頭換面,不如直接將PoS改回PoW。以太坊押注L1和新增Risc-V能否真正自救?
某公鏈在交易平台倒閉前後都在押注L1。從本質上講,其L2或擴展層也是對該公鏈的吸血行爲,就像鯨魚身上的小魚。而以太坊的L2則更像是它自己招來的藤壺。
我們熟悉的市場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以太坊不再是貨幣,穩定幣才是貨幣。
無效信息正在侵蝕整個市場。KOL熱潮迅速演變爲KOL機構熱潮,然後是中心化交易所熱潮。看看最近迪拜音樂節的盛況就知道了,項目方、KOL和交易所最終都指向交易,而交易所本身就是交易行爲的集中點,這是無解的局面。
這並非對KOL的批評,而是對市場規律的認可。從最早的社群AMA、社區化平台,再到多媒體競爭,KOL的巔峯也是終點,轉向交易就是信任和影響力的清算時刻。
本輪週期也出現了新的分化趨勢,雖然都是無效信息,但大致分爲兩類:
風險投資的幻想破滅與堅守並存。依靠美元資本,各地區的風投都在布局下一階段。而孤軍奮戰的華人風投,在LP和ROI的雙重壓力下,已經與創新無關,都在快速向做市商轉型。既然都要導向交易,不如直接自己動手。
真正的創新曾經在華清嘉園,未來可能在深圳科技園。華人創始人需要在硅谷和華爾街尋找資金,但真正符合市場下一階段需求的項目,可能不會被現有投資框架認可。
加密貨幣行業不需要基本面分析,網路熱點也難以做空。
原因很簡單,交易路徑太短,交易所正虎視眈眈地盯着任何流量,寧可浪費撒網也不願錯過風口。唯一的受益者變成了從互聯網大廠逃入交易所的人才,不僅有字節跳動,還有其他公司的人才流動。
2018年某頭部互聯網公司的平均在職時間只有4個月,到2024年已經延長到7-8個月,但更多人仍將被輸送到社會。加密貨幣行業的大公司只看得上頭部交易所。
今日觀點:風投的受益人是頂尖學校畢業生,交易所的受益人是大廠淘汰的人才。他們帶來的不僅有專業知識和漂亮履歷,還有更深層次的運作標準,以及中介成本增多後資本效率的下降。
加密貨幣行業那種充滿活力、百花齊放、一心只想賺錢的時代和人,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持續的體制化成爲了加密貨幣行業的緊箍咒,這個行業越來越像互聯網,而互聯網則越來越像傳統行業。
需求源於發明
我並非對加密貨幣持悲觀態度,更準確的心態是"對行業有信心,對自己的前途很擔憂"。這不再是一個小衆的、充滿暴富機會的行業,從業者正在被互聯網和金融業的人才大量替代。加密貨幣行業的早期參與者要麼進了監獄,要麼成爲小角色,要麼出獄後成爲大佬的跟班。
抱怨太多恐傷身,我們不該繼續討論風投和交易所,要麼像以太坊一樣從頭開始,要麼探索新的生態。在加密貨幣行業的每次危機中,都會誕生新的資產發行方式,比如ERC-20支持了DeFi,NFT支持了BAYC,現在來到了穩定幣階段。
需要注意的是,上一輪鏈上活動的核心是以太坊和借貸,"樂高式"地提高資本效率,而本輪的以太坊和質押模式並沒有復制這個奇跡。在我們這個時間線,某科技巨頭沒有發明即時通訊軟件,反而是某手機品牌的通訊軟件崛起。
生息穩定幣(YBS)成爲新的發明,它們會創造新的需求。這不是因爲人們對穩定幣的需求無法滿足,某知名穩定幣運作得很好,而是因爲可以這樣做YBS。Ethena的發明就是一個例子,可以參考美元鑄幣稅終結和穩定幣超級週期的討論。
YBS可能成爲新的資產發行形式,這是一個預期。借鑑心理史學,對於未來,我有三種預測,指向不同的未來:
YBS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方式,以太坊成功升級。ETH取代BTC成爲新的加密貨幣發動機,Restaking ETH成爲真正的貨幣;
YBS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方式,以太坊逐漸淡出。YBS會被國債等美元資產吞噬,金融科技2.0成爲現實,Web 3.0成爲一場空;
YBS未能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方式,以太坊悄然消失。那麼區塊鏈會"去幣存鏈",金融科技1.0是某支付平台對銀行的替代,某支付處理公司是對收單的電子化革新,那麼無幣區塊鏈最多是金融科技1.5。
總結一下,金融科技2.0是金融區塊鏈,金融科技1.5是無幣區塊鏈技術。
穩定幣正在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模式,這是任何風投研報都沒有預測到的,甚至Ethena自己都沒這麼想過。如果我們認爲市場本身就是最優解,風投和交易所最大的問題不是學習某技術專家沉迷技術敘事,而是不尊重市場規律。
在當前的加密貨幣格局下,交易所、穩定幣和公鏈實際上三足鼎立。某頭部交易所、某主流穩定幣和以太坊構成了主要力量,其他的都是圍繞這三者的供應商和分銷渠道。交易所和公鏈比較穩定,現在焦點集中在穩定幣上。不僅某穩定幣、某資產管理公司等在進軍,鏈上給出的答案就是YBS,這關乎全局,責無旁貸。
在目前的市場格局中,以太坊和某公鏈兩家獨大,但某公鏈並未放棄追趕。尤其是以太坊並未被徹底擊敗,經常可以聽到某公鏈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量超越以太坊生態的消息。但從真實的資產發行量來看,ETH加上ERC-20版本的某穩定幣仍然穩居首位。
這也是我認爲以太坊基本面沒有問題的主要原因。市場對ETH的價格期待是1萬美元,對某公鏈的期待是1000美元,基點完全不同。
特別是比較各鏈增長速率,我們可以發現基本同步,除了某公鏈在2022年幾乎崩潰外,其餘時間大家與以太坊保持一致。我們可以認爲,在相關性上,各鏈穩定幣沒有出現獨立行情,仍然是以太坊的外溢效應。
據此,說明了以太坊和穩定幣配對的重要性,而YBS的重要性在於改變錨定對象。在2300億美元的穩定幣市值中,USDe等YBS仍然只是其他類別。
再次強調,YBS必須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方式,才能將ETH的資產屬性傳導到貨幣層面,否則,實物資產代幣化的春天就是加密貨幣的寒冬。
結語
以太坊只有技術敘事,用戶只青睞穩定幣。
我們希望用戶青睞的是YBS,而不是某主流穩定幣,這是目前的現狀,也是我們與市場的分歧。
追求小衆是很大衆的事,看看貫穿式尾燈和遍布世界的某IP形象吧。簡單提一下區塊鏈支付,支付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在加密原生資產支撐的YBS主流化之前,強推區塊鏈支付是"結果早於原因",即支付應該是YBS的方向。
加密貨幣不要成爲金融科技2.0,發展道路不能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