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观点任务# 第一期精彩啓程!調研 Palio (PAL) 項目,在Gate廣場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300 PAL!
💰️ 選取15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20 PAL!
👉 參與方式:
1. 調研$PA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
2. 帶上$PAL交易連結。
3. 推廣$PAL生態周系列活動:
爲慶祝PAL上線Gate交易,平台特推出HODLer Airdrop、CandyDrop、VIP Airdrop、Alpha及餘幣寶等多項PAL專屬活動,回饋廣大用戶。請在帖文中積極宣傳本次系列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76
建議項目調研的主題:
🔹 Palio 是什麼?
🔹 $PA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 如何參與 $PAL生態周系列活動?
您可以選擇以上一個或多個方向發表看法,也可以跳出框架,分享主題以外的獨到見解。
注意:帖子不得包含除 #Gate观点任务# 和 #PAL# 之外的其他標籤,並確保你的帖子至少有 60 字,並獲得至少 3 個點讚,否則將無法獲得獎勵。
⚠️ 重復內容的帖子將不會被選取,請分享屬於你獨特的觀點。
⏰ 活動時間:截止至 2025年7月11日 24:00(UTC+8)
比特幣突破9.4萬美元 搶籌資金百億助推反彈
前瞻性交易主導行情:大規模資金湧入推動比特幣強勢反彈
在3月報告中,我們提示"反者道之動"並指出"殺跌與恐慌已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第二季度將迎來反轉行情"。最終,4月比特幣迎來猛烈反彈,單月大漲14.11%,收復近期所有跌幅。
主導全球金融市場走勢的貿易摩擦在4月正式升級,對市場形成猛烈衝擊,恐慌情緒飆升,資產價格大幅下修。但情緒釋放之後,伴隨政策態度軟化及相對韌性的美國經濟及就業數據的發布,搶籌資金湧入美股和加密市場。
比特幣先於美股調整,同步美股完成探底之後,在大量搶籌資金驅動下漲勢逼人。更重要的是經過2個多月的調整,籌碼結構得到極大改善,內部狀態更加穩定。
標普500及加密市場已經全部收復近期的所有跌幅。相對尚未解決的貿易爭端和美國經濟是否衰退的懸而未決,市場走勢非常強勁,不斷對各類最新信息完成定價。然而,市場要就此實現反轉,仍需貿易爭端步入第三階段(達成協議)及美國經濟數據的確認。中間,料將頗多波折。
宏觀金融:貿易爭端預期交易引發市場劇烈修訂
在3月報告中我們提到,"新的交易判斷框架在2月底初步確立,整個3月都圍繞不斷發布的各類經濟、就業和利率數據輸入這個判斷框架後的產出進行"。4月則在此基礎上繼續演化,其中政策態度的軟化起到主要作用。疊加4月發布的經濟和就業數據表現相對強勁,交易者弱化了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最終在月度修訂行情告一段落之後,押注貿易爭端不會導致經濟衰退的前瞻性交易主導了市場走勢。先跌後漲的納指和比特幣均錄得月度正收益。
4月初貿易爭端升級,美股恐慌性下跌,三大股指均跌破年線。長端和短端美債均大幅下跌,交易者拋售股票避入債市和歐股。全美出現大規模抗議遊行。
市場拋售潮進入第二階段,美債遭大舉拋售。貿易爭端正式升級後,2年期美債收益率升超4%,10年期美債收益率接近4.6%。拋售蔓延至匯市,美元指數跌至97.911,超過去年Carry Trade崩潰時的低點。納指跌入技術性熊市。
這一局面引發了市場更大恐慌,來自企業和金融界的批評與抗議沸反盈天,而且動搖了市場的根本信心,政策不得不做出讓步。
首先,對除中國以外的所有國家暫停90天關稅,以緩解與盟友的緊張關係並爭取更多談判時間。隨後有報道稱政府可能大幅削減對中國商品的高額關稅,甚至減半以上,以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黃金成爲唯一贏家,由2970美元/盎司最高升至3499.93(4月22日)。但單月仍錄得5.08%的大幅漲。
美股暫時在4月4日觸底之後強勁反彈,23日政策"軟化"之後反彈得以繼續,及至本報告完成時間(5月2日)納指和標普500已將貿易爭端導致的跌幅完全收復。
全月來看,納指4月升0.85%,標普500跌0.76%,道瓊斯跌3.17%,比特幣勁升14.11%。
在此過程中,雖然市場一度下注聯準會會啓動臨時降息,並預計5月降息概率超過80%,但聯準會始終保持了強硬態度,只在股債匯"三殺"之際再次強調如果就業市場出現意外將會出手幹預市場,釋放少許"鴿派"信息。
4月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通脹出現降溫,且就業數據仍然強勁。這暫時降低了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憂慮,疊加政策的"軟化",盡管貿易爭端仍在第二階段("談判")艱難進行,但來自散戶和主動型基金的資金啓動前瞻性交易,大舉買入推動美股強勁反彈。
我們傾向於,2-4月的調整爲連漲2年估值過高的美股在貿易爭端衝擊下的一次劇烈調整,對熊市的一次技術性試探,但還沒有數據充分表明美國經濟將出現衰退。目前美股估值得到一定下殺,但亦不便宜,市場定價已經相對充分,如果繼續向上需要有更多條件支持,如 貿易爭端進一步緩和,CPI進一步下降。而降息方面並不樂觀,市場對於降息的預期已經延後至7月。在大幅反彈後,我們傾向於中性判斷,需密切關注貿易爭端進展及經濟數據,如果出現經濟惡化趨勢出現,恐將再現下修。
加密資產:穩固籌碼結構+長期增持
月初崩潰式下跌,月底已大幅反彈。4月比特幣走勢是"反向交易"的典範,在恐懼情緒中買入等待時態緩和時資產價格的迅速反彈。
4月比特幣開於82534.31美元,最低跌至74420.69美元,收於94182.54美元,全月漲14.11%計11648.22美元,月振幅高達26.12%。
全月走勢呈先跌後漲,最低點出現在4月7日"黑色星期一",及至貿易爭端正式升級之後,觸底回升逐步漲。以日內漲跌計算,30個交易日中漲日遠高於下跌日。
技術上,比特幣在聯動美股的暴跌中3次回踩年線完成了長期趨勢的確認,並在4月22日以6.82%的大漲強勢突破200日線,重新回到"特朗普底"(特朗普獲勝後所構築的箱體結構)並逼近本輪牛市的"第一上升趨勢線"。
相比美股,比特幣走勢非常強勁,這得益於價格回調在3月即已展開,長期持有者和大戶羣體的增持,以及政策與用例層面的利好支撐。
自3月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建立"戰略比特幣儲備"後,美國多州持續推進各自的"比特幣儲備法案"。4月30日,某州衆議院通過了兩項比特幣儲備法案,目前正等待州長簽署。如法案生效,該州將成爲美國首個允許州財政持有比特幣的州。該州法案一旦正式生效,相信各州的推進速度亦會加快。
比特幣的用例拓展和價格上升正處於相互加強的持續反饋過程中。3-4月,貿易爭端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和再修訂暫時打斷了這一過程。但加密市場內部持幣結構和市場運動保持完整和平穩,一旦恐慌情緒消退,比特幣即會重拾升勢。後市隨貿易爭端和宏觀金融的潛在動蕩,比特幣價格仍會有波折,突破前高有待貿易爭端塵埃落定且美國經濟不至跌入衰退地步。
籌碼結構:長手、鯊魚增持,長線買家掃貨
2024年10月4日,伴隨資金兇猛湧入市場,長手羣體啓動了本輪週期的第二撥拋售。旺盛的資金流入在吸收拋壓之後,繼續將價格推升至接近11萬美元。
進入3月之後,伴隨流動性喪失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此後長手羣體再次發揮"穩定器"作用,由拋售轉爲增持。
此外持有量介於100-1000 枚比特幣區間的大戶羣體之一------鯊魚,亦於下跌過程中持續增持,並在4月下旬加速掃貨,全月加倉超過8萬枚,成爲力挽狂瀾的中堅力量。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羣體也是2024年10-12月比特幣價格由7萬美元拉升至10萬美元區間的主要買家。基於這一羣體在本週期掃貨規模遠超拋貨規模的特性,可以判斷這一羣體的行爲符合長期投資者特徵,其對這一價格區間的認可有助於價格的穩定。
在各方買家掃貨之後,交易所比特幣存量在4月減少了6萬枚左右。
2月下旬價格啓動下跌,至4月底價格重新回到2月下旬的價格。伴隨市場波動,籌碼充分交換,對比1月31日和4月30日的來你上籌碼分布,可以看到7.4-10萬美元區間的籌碼重心出現了顯著下移,部分標價爲10萬美元以上的籌碼下移至7.4-9.4萬區間。
過去兩月的市場震蕩,從籌碼分布角度來看便是FOMO新入場的籌碼在猛烈下跌中被迫拋售,而過去7.4-9.4區間籌碼不足的情況得到了重新填補。據某數據顯示,目前短手持倉已經脫離浮虧,而全鏈處於浮虧狀態的比特幣也跌至14%。恐慌和虧損引發的市場拋壓已大爲改善。
資金:力挽狂瀾,超百億資金搶籌
以月中爲界,在貿易爭端和宏觀金融恐慌情緒壓迫之下,上半月資金整體呈流出態勢,但穩定幣資金進入4月以來持續流入,及至月中伴隨政策"軟化"及美股企穩反彈,比特幣Spot ETF通道資金亦開始搶籌,將比特幣價格迅速推高至94000美元之上。
以月度視角來看,二三月掌握短線定價權的ETF通道資金呈流出態勢推動比特幣價格下行,而四月整體資金流入高達84億美元,成爲本週期以來的第六大流入月。
如上統計並未包含某公司的加倉數據,據其公告,該公司在4月通過募資進行了3次加倉,總計購入25370枚比特幣,投入超22億美元。如是,4月全市場流入資金規模超過百億美元。
比特幣的價格走勢是資金流入流出的市場呈現。目前可統計的資金流入分三類,一類是比特幣Spot ETF通道資金,往往跟隨美股波動;一類是某公司的募資,其流入持續性較好;一類是穩定幣通道資金,亦即場內資金,自2023年10月呈流入以來,僅有一個月淨流出,其他月份均呈正流入(穩定幣資金並非全部流入加密市場)。
雖然2-4月,加密市場發生了劇烈波動,技術上一度跌入熊市,但綜合資金和長手派籌趨勢分析,我們認爲市場週期依然運行於上升期亦即牛市。我們認爲,在調整後,籌碼重回長手和大戶羣體,此次下修調整有助於籌碼結構的加固,待到貿易爭端衝擊逐步消退,市場交易熱情復燃,比特幣價格將大概率再次向上突破。
結語
3月報告中,我們指出"經歷一季度的疾風驟雨,第二個季度前景仍然不夠明朗,但可能最痛苦的時刻已經過去,待到政策和聯準會恢復到理性博弈狀態,市場應該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