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安全之困:資產控制、智能合約與抗審查能力的權衡

探討Web3中的安全性問題

安全問題可能是未來十年內區塊鏈行業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因爲它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兩個方向上都存在着矛盾。借此機會,我們可以從幾個關鍵角度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1. 資產控制權
  2. 智能合約的安全性
  3. 抗審查能力
  4. 數字錢包的選擇

資產控制權

去中心化系統在資產控制權方面顯然優於中心化系統,用戶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資產。這一理念在DeFi興盛時期曾是主流觀點,也引發了大規模的資產轉移行動。

然而,隨着智能合約被攻擊和授權盜幣事件的增多,我們發現更高的資產控制權並不一定等同於更強的安全性。許多普通用戶缺乏識別風險的能力,而在鏈上安全管理資產需要相當多的學習時間和經驗積累,這使得自主管理資產的門檻不斷提高。

因此,新進入市場的用戶往往傾向於將資產托管給交易平台或機構,希望專業人士能夠提供更好的管理。這種做法雖然失去了資產的完全控制權,但換來了中心化機構提供的托管服務。

目前,交易平台和區塊鏈各自吸引了不同類型的用戶羣體,兩者都存在各自的風險,只是風險表現形式不同。鏈上自主管理資產雖然提供了強大的控制權,但需要足夠的經驗和風險管理能力。而委托給交易平台管理則簡單方便,但可能面臨中心化風險。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關鍵是要了解風險所在,並始終保持警惕。

智能合約的安全性

"風險往往源於未知"

從DeFi項目的角度來看,不可升級且權限分散的智能合約被認爲是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但這是否意味着絕對的安全性?事實並非如此。由於智能合約的代碼風險難以完全預知和模擬,如果關鍵合約出現致命漏洞,而又無法進行中心化幹預,那將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在DeFi早期,這樣的案例並不罕見。

那麼,智能合約的安全性未來將如何發展?按照去中心化的初衷,簡單的智能合約經過時間和市場的檢驗後,會首先完成"固化",即完全去中心化且不可篡改。隨後,合約的復雜程度會逐漸提高。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復雜的項目可能需要在關鍵環節設置應急機制,以防止重大事件造成的損失(當然,這個過程中通常會使用各種權限約束來控制風險,防止過度中心化)。

因此,智能合約的安全性問題需要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檢驗。目前針對DeFi安全性的質疑實際上是在質疑整個行業的未來。智能合約面臨的安全問題是未來所有鏈上項目,無論是GameFi還是SocialFi,都必須經歷的。DeFi只是走在了前面,爲後來者鋪平道路。只有在前期建立起足夠堅實的基礎,未來的發展才能更加順暢。

抗審查能力

抗審查能力是許多人容易忽視的方面,因爲大多數人認爲自己只是進行簡單的交易,與抗審查似乎相距甚遠。然而,一旦經歷過相關情況,就會深刻意識到抗審查的重要性。它直接讓你感受到,如果沒有去中心化,你的資產實際上並不完全屬於你。這個話題可以展開很多,但基本上,理解這一點的人都會認識到抗審查可能是去中心化願景中最關鍵的一環。

在這方面,抗審查能力與資產控制權是相輔相成的,去中心化管理確實優於中心化管理。

數字錢包的選擇

在區塊鏈上管理資產時,我們常接觸到冷錢包、熱錢包和硬體錢包。

冷錢包:簡單來說,就是私鑰在創建和管理過程中完全離線。用戶可以自己制作冷錢包,比如利用舊的智能手機,網上有很多相關教程。從個人管理角度來看,這種方式的安全性非常高,你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丟失記錄助記詞的紙張。

硬體錢包:它不等同於冷錢包。硬體錢包涉及多種硬件技術,總的來說,私鑰生成也是離線的,但爭議在於提供硬件的廠商也是中心化機構,理論上可能存在中心化風險。另一方面,硬體錢包通常在執行交易前增加了一道驗證步驟,類似於U盾或密保卡的保護措施。

熱錢包:這是我們日常使用最多的錢包類型。它使用起來更加便捷靈活,但頻繁進行鏈上交互會增加錢包的授權和籤名次數。特別是如果授權了可升級合約,雖然當前可能沒有問題,但升級後的合約可能帶來新的風險,爲未來埋下隱患。

錢包的使用通常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配置。錢包的安全本質上就是私鑰和權限的安全。

DEFI1.7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DAOdreamervip
· 21小時前
地址不丢了就挺安全
回復0
FUD Vaccinatorvip
· 21小時前
安全个p 都去cex吧
回復0
GweiTooHighvip
· 21小時前
币圈大佬的币全被盗过,我也别指望了
回復0
熊市苦修僧vip
· 21小時前
一个锁住资产的智能合约 就是一个精致的牢笼罢了
回復0
爱发币的阿婆主vip
· 21小時前
又见炒冷饭 都21年讨论烂的问题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