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Saylor的新42億美元比特幣計劃旨在安撫懷疑者
(彭博社) -- 邁克爾·塞勒並沒有退縮。這位戰略聯合創始人正準備再拋售42億美元的優先股,以支持他最新的比特幣投注——同時向擔心他會讓他們稀釋到無盡的投資者拋出了一根救命繩。
彭博社最受關注的內容
該計劃在周四的第二季度財報中公布,是Saylor對其股票懸而未決的重大問題的最新答案:他能在多長時間內繼續利用高額溢價來資助越來越大的比特幣購買?
爲了讓股東放心,Strategy承諾不會以低於其淨資產值2.5倍的價格發行新普通股,除非是爲了支付債務利息或優先股股息。同時,Saylor將在溢價高時“機會主義性”地繼續進入市場,將股權銷售轉爲新的比特幣購買。
此舉同時實現了兩個目標:它鎖定了一個底線,旨在安撫任何持懷疑態度的股東,並爲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資金儲備,以繼續購買比特幣。這是一種雙重策略,直接將Saylor與像Jim Chanos這樣的對沖基金經理對立起來,他們一直在押注該公司的溢價會崩潰。
“這將使那些擔心潛在稀釋的普通股東感到安心,”經紀公司Clear Street的破壞性技術股票研究董事總經理Brian Dobson表示。“市場對Strategy的股權產品反應積極。需求是顯而易見的,證明這一點的是他們的大規模融資。”
這是一系列財務操作中的最新一項,這些操作已將一個曾經默默無聞的軟件公司轉變爲一個槓杆比特幣代理。
這一雙重舉措展示了薩aylor在這些看漲數字資產時期對資本市場的掌控:一方面利用自我設定的底線來安撫批評者,另一方面則爲公司提供新的資金來源以繼續購買比特幣。
這家公司正式名稱爲MicroStrategy Inc.,今年已經通過股票和結構化融資籌集了超過100億美元,支撐着其目前持有740億美元比特幣的資產負債表。自Saylor首次購買加密貨幣以來,其股票上漲了3300%,超過了比特幣本身,並迫使對沖基金陷入一場高風險的爭奪戰,爭論他的溢價驅動策略是否能夠持續。
自從Strategy在2020年首次購買比特幣以來,Saylor已經拋售了股權,發行了各種類型的債務,並在此基礎上層疊了優先股。在這個過程中,他鼓勵了一批模仿者,並催生了一種新的行業,即公共公司遵循所謂的財 treasury 策略,專注於購買和持有加密貨幣。
故事繼續,美好時光
由於策略交易遠高於其比特幣的價值,該公司可以以高價拋售股票,購買更多比特幣,從而強化這一溢價。這是一個反身循環,批評者警告如果情緒發生變化,這種循環將會斷裂。目前,薩爾的能力將股權市場轉變爲比特幣資金引擎,使他的公司既成爲加密貨幣的代理,也成爲批評者押注價差會崩潰的壓力點。
該公司重申,在第二季度登記了約140億美元的未實現收益。經過考慮遞延稅款後,比特幣國庫公司報告淨收入爲100億美元,或每股32.60美元,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一引人注目的收益,首次在本月初披露,歸因於比特幣價格的反彈和最近的會計變更。
對產品的需求可能會根據比特幣價格波動。今年,該公司不得不以大幅折扣來提升其早些時候的優先股發行,以贏得對價格敏感的買家。
就在上周,公司推出了一種新的優先股,名爲Stretch,規模從5億美元擴大到超過20億美元。這又是一個證明Saylor如何靈活地將金融工程轉化爲加密火力的舉動。至少目前是這樣。
“策略的擴大是對其可轉換優先股發行市場需求的巨大反映,”UTXO管理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Tyler Evans表示。“他們之前的優先股發行也有類似的擴大,但這一次的數字令人矚目。”
--由 Kirk Ogunrinde 協助。
來自彭博商業周刊的最受關注內容
©2025 彭博社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