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資產犯罪新趨勢:從20億元洗錢案看監管變化近年來,隨着加密資產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相關人員對監管規則的深入了解,利用加密資產進行洗錢的手法不斷升級。這不僅對各國金融秩序造成了影響,還導致了外匯流失和網路新型犯罪數量激增等現實問題。最近,一起涉及利用加密資產洗錢20億元、向境外出售我國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被曝光。這個案件反映了當前我國涉加密資產犯罪的最新趨勢。## 一起特殊的涉加密資產"案中案"據報道,北京警方聯合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分局破獲了一起涉案金額超過20億元的大規模洗錢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該案涉及的犯罪手段極其隱蔽且多樣化,範圍覆蓋了我國15個省市。### 大規模販賣公民個人信息調查顯示,犯罪嫌疑人閆某某在境外利用即時通訊工具組建多個社交羣組,在羣內出售我國公民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身分證號、手機號和家庭住址等能夠特定到個人的數據。據統計,累計販賣的公民個人信息已達上億條。偵查過程中發現,大部分買家可能是境外機構或個人,導致大量我國公民的個人信息流向境外。這些信息可能被用於定制化詐騙、誘導網路賭博等活動。此外,如此龐大的數據量也可能被用於分析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甚至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值得注意的是,閆某某獲取如此大量公民個人信息的具體途徑尚未公開,這表明我國在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加密貨幣交易與20億元洗錢案爲規避傳統金融體系的反洗錢審查,閆某某選擇僅接受加密資產作爲交易方式。這一做法引出了一個更大的洗錢案件,涉案人林某某被認定爲專業利用加密資產洗錢者。林某某控制的加密資產帳戶顯示以下特徵:1. 資金來源復雜,疑似涉及多種加密資產交易;2. 交易頻繁,資金在帳戶停留時間短;3. 交易金額整進整出,多次出現進項約等於支出的情況。調查發現,林某某是某境外人員控制的洗錢網路下線。在一年時間內,林某某與5名同夥共同洗錢約20億元,團夥獲利200餘萬元。## 加密資產犯罪的新趨勢及監管變化2023年,我國金融犯罪案件數量雖有所下降,但仍處於高位。加密資產犯罪呈現出案件數量減少但涉案金額增加的趨勢,主要集中在洗錢和非法買賣外匯等領域。### 監管重點轉向反洗錢和外匯管制隨着加密資產市場的發展,其成爲洗錢犯罪溫牀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因此,我國監管機構的重點逐漸轉向以反洗錢和外匯管制爲目的。目前,涉及大宗跨境資金結算的相關經濟、金融犯罪已成爲嚴查重打的對象,主要包括洗錢罪、賭博相關罪名、非法經營罪(非法買賣外匯、非法資金出境)和詐騙罪(電信詐騙)等。### 對個人"炒幣"行爲的態度趨於寬松從本案的偵辦過程可以看出,監管機構對公民個人"炒幣"等行爲的容忍度有所提高。雖然偵查機關發現大量加密資產來源於境內公民,但並未對這些普通"炒幣"用戶採取進一步行動。這表明目前的打擊重點並不在個人持有和交易加密資產上,相關監管態度較爲寬松。## 結語近年來,嚴厲打擊大規模加密資產洗錢及相關上遊犯罪已成爲全球趨勢。然而,隨着鏈上數據分析技術的進步,加密資產的"匿名化"特性已大大減弱。對於執法機關而言,追查和取證這類犯罪主要是時間和技術成本的問題。因此,利用加密資產進行非法活動的風險正在不斷增加。
加密資產洗錢新趨勢:20億元案件揭示監管重心轉變
加密資產犯罪新趨勢:從20億元洗錢案看監管變化
近年來,隨着加密資產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相關人員對監管規則的深入了解,利用加密資產進行洗錢的手法不斷升級。這不僅對各國金融秩序造成了影響,還導致了外匯流失和網路新型犯罪數量激增等現實問題。
最近,一起涉及利用加密資產洗錢20億元、向境外出售我國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被曝光。這個案件反映了當前我國涉加密資產犯罪的最新趨勢。
一起特殊的涉加密資產"案中案"
據報道,北京警方聯合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分局破獲了一起涉案金額超過20億元的大規模洗錢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該案涉及的犯罪手段極其隱蔽且多樣化,範圍覆蓋了我國15個省市。
大規模販賣公民個人信息
調查顯示,犯罪嫌疑人閆某某在境外利用即時通訊工具組建多個社交羣組,在羣內出售我國公民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身分證號、手機號和家庭住址等能夠特定到個人的數據。據統計,累計販賣的公民個人信息已達上億條。
偵查過程中發現,大部分買家可能是境外機構或個人,導致大量我國公民的個人信息流向境外。這些信息可能被用於定制化詐騙、誘導網路賭博等活動。此外,如此龐大的數據量也可能被用於分析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甚至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閆某某獲取如此大量公民個人信息的具體途徑尚未公開,這表明我國在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加密貨幣交易與20億元洗錢案
爲規避傳統金融體系的反洗錢審查,閆某某選擇僅接受加密資產作爲交易方式。這一做法引出了一個更大的洗錢案件,涉案人林某某被認定爲專業利用加密資產洗錢者。
林某某控制的加密資產帳戶顯示以下特徵:
調查發現,林某某是某境外人員控制的洗錢網路下線。在一年時間內,林某某與5名同夥共同洗錢約20億元,團夥獲利200餘萬元。
加密資產犯罪的新趨勢及監管變化
2023年,我國金融犯罪案件數量雖有所下降,但仍處於高位。加密資產犯罪呈現出案件數量減少但涉案金額增加的趨勢,主要集中在洗錢和非法買賣外匯等領域。
監管重點轉向反洗錢和外匯管制
隨着加密資產市場的發展,其成爲洗錢犯罪溫牀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因此,我國監管機構的重點逐漸轉向以反洗錢和外匯管制爲目的。目前,涉及大宗跨境資金結算的相關經濟、金融犯罪已成爲嚴查重打的對象,主要包括洗錢罪、賭博相關罪名、非法經營罪(非法買賣外匯、非法資金出境)和詐騙罪(電信詐騙)等。
對個人"炒幣"行爲的態度趨於寬松
從本案的偵辦過程可以看出,監管機構對公民個人"炒幣"等行爲的容忍度有所提高。雖然偵查機關發現大量加密資產來源於境內公民,但並未對這些普通"炒幣"用戶採取進一步行動。這表明目前的打擊重點並不在個人持有和交易加密資產上,相關監管態度較爲寬松。
結語
近年來,嚴厲打擊大規模加密資產洗錢及相關上遊犯罪已成爲全球趨勢。然而,隨着鏈上數據分析技術的進步,加密資產的"匿名化"特性已大大減弱。對於執法機關而言,追查和取證這類犯罪主要是時間和技術成本的問題。因此,利用加密資產進行非法活動的風險正在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