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崛起:现实资产数字化的挑战与机遇

RWA:现实资产的数字化之路

前言

现实资产(RWA)的代币化旨在提高流动性、透明度和可访问性,使更多人能够接触高价值资产。这种解释虽然普遍,但并不完全准确。本文将从个人视角出发,尝试解读当前时代背景下的RWA。

一、破碎的棱镜

区块链与现实资产的结合可追溯至十多年前比特币上的Colored Coins。通过为比特币UTXO添加元数据实现"染色",赋予特定Satoshi代表外部资产的属性,从而在比特币链上标记和管理现实资产。这种类似BRC20的协议是区块链首次实现非货币功能的系统性尝试,也开启了区块链智能化的序幕。然而,受限于比特币脚本的操作码,Colored Coins的资产规则需要第三方钱包解析,用户必须信任这些工具对UTXO"颜色"的定义逻辑。中心化信任加上流动性不足等因素,导致RWA的初次概念验证以失败告终。

随后几年,区块链以以太坊为转折点进入图灵完备时代。各种叙事都经历过疯狂时期,但RWA除了法币抵押稳定币外,始终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这是为什么?

区块链上从未存在真正的美元。USDT或USDC本质上只是私人公司发行的"数字债券",理论上比美元更脆弱。Tether之所以能成功,源于区块链世界迫切需要但又无法创建价值稳定媒介的无奈。

RWA世界中不存在真正的去中心化,信任假设必须建立在中心化实体之上,而这个实体的风险控制只能依赖监管。Crypto基因中的无政府主义本质上与这一理念相悖,任何公链的底层架构都旨在抵抗监管。公链之上监管难以存在,这是RWA一直无法成功的首要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资产复杂性。RWA虽然涵盖所有实体资产的代币化,但大致可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两类。金融资产本身具有同质化特性,底层资产与代币之间的联系可以在受监管的托管机构下建立。非金融资产则复杂得多,解决方案主要依赖IoT系统,但仍无法应对人为作恶和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因此,未来在链上长期存在的非金融资产必须符合同质化且易估值的前提。

第三,与高度波动的数字资产相比,现实世界资产中很难找到波动率相当的资产。DeFi中动辄数十甚至上百的APY更是让传统金融相形见绌,收益低、缺乏参与动机是RWA的另一痛点。

既然如此,为什么业内现在又重新聚焦于这个叙事?

RWA:夹缝中的大象

二、政策驱动

传统金融对监管的推进是RWA存在的关键因素,只有当信任假设成立时,这个概念才能推进。目前对Web3发展友好的地区,如香港、迪拜、新加坡等,都是近期才相继落地RWA监管相关框架。因此,当这个起点出现时,RWA的启程之旅才刚刚开始。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监管碎片化和传统金融对风险的高度警惕仍为这一赛道蒙上了一层迷雾。

以下是截至2025年4月全球主要司法管辖区关于RWA的监管框架概况:

美国、香港、欧盟、迪拜、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地区都制定了各自的监管框架,涉及证券认定、投资者适当性、信息披露、反洗钱等方面。总体来看,欧美国家侧重合规门槛,亚洲及中东地区虽通过实验性政策吸引项目,但合规门槛依然不低。

目前RWA协议可以存在于公链上,但必须辅以各种合规模块以适配监管框架。这些合规协议无法与传统DeFi协议直接交互,且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合规协议之间也难以互操作。从当前现状看,RWA协议缺乏足够的可访问性和互操作性,形似"孤岛",与理想中的形态背道而驰。

然而,在这些框架内仍可找到寻回去中心化的路径。以RWA龙头协议Ondo为例,该团队构建了名为Flux Finance的借贷协议,允许用户使用USDC等开放代币和OUSG等受限代币作为抵押品进行借贷。借出一种名为USDY的代币化不记名票据(复利稳定币),通过40-50天锁定期的设计,避免被归类为证券。Ondo再通过跨链桥简化USDY在公链中的流通,最终实现了与DeFi世界交互的路径。

但如此繁杂且不能反向切入的方式,可能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RWA。法币抵押稳定币成功的另一关键在于优秀的可访问性,在现实世界才能实现低门槛的普惠金融。RWA在孤岛问题上还需要传统金融与项目方共同探索,如何先实现不同司法辖区内的互联,并在可能的范围内与链上世界交互。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对RWA一词的普遍解释。

RWA:夹缝中的大象

三、资产与收益

根据专业分析网站rwa.xyz的数据,目前链上RWA资产总值为206.9亿美元(不包括稳定币),主要由私人信贷、美债、大宗商品、房地产和股票证券构成。

从资产类别来看,RWA协议主要面向的是传统金融用户,而非DeFi原生用户。头部RWA协议如Goldfinch、Maple Finance和Centrifuge等,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和机构级用户。

将这些业务搬到链上的优势包括:

  1. 24/7即时结算:解决传统金融依赖中心化系统的痛点,实现即时赎回、T+0放款等操作。

  2. 打破地域流动性割裂:通过全球金融网络,使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小企业能以最低成本吸引外部投资者的资金。

  3. 降低边际服务成本:通过智能合约管理,服务规模扩大不会显著增加成本。

  4. 服务特殊行业:为矿企、中小交易所等缺乏传统信用记录的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5. 降低准入门槛:随着监管框架的推出,许多RWA协议正尝试将金融资产分割以降低投资者门槛。

对于加密货币行业来说,RWA的成功将带来万亿级别的市场空间。未来RWAFi的出现将为DeFi协议提供更稳固的资产底层,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多资产选择。在当前地缘政治动荡且经济前景不确定的环境下,某些现实世界资产可能比单纯持有稳定币更具吸引力。

一些现有或潜在的RWA产品选择包括:黄金(近两年涨幅80%)、高利率定期存款(如俄罗斯卢布定存)、受制裁国家的折价能源资产、短期美债(4%-5%收益率)、纳斯达克腰斩股票,甚至是充电桩或Pop Mart盲盒等小众资产。

四、执剑人

在"三体"世界中,罗辑以自身生命为触发机制,将核弹部署在太阳轨道上,利用黑暗森林法则构建出对抗三体文明的威慑体系。在人类世界中,他是地球的执剑人。

"黑暗森林"同样是多数业内人士对区块链的别称,这也是去中心化特性与生俱来的"原罪"。对于某些特定领域,RWA或许可以充当这个平行世界的执剑人。尽管PFP头像和GameFi的热潮已经消退,但回顾三四年前的疯狂时代,我们也曾诞生出无聊猿、Azuki、Pudgy等堪比传统IP的项目。然而,我们真的购买到了IP知识产权吗?事实上并没有。NFT从某种程度上更像是消费品,区块链对10K PFP的定义很模糊。它确实通过降低投资门槛创造了一些一时辉煌的IP,但在收益和项目发展上,"三体人"独揽大权。

以无聊猿为例,其原始知识产权明确归属于发行方Yuga Labs LLC。根据用户协议和官网信息,Yuga Labs作为项目运营主体,拥有无聊猿作品的著作权、商标权等核心知识产权。持有者购买NFT仅获得对特定编号头像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非版权本身。

在决策方面,Yuga Labs将无聊猿的发展方向定为Metaverse,通过不断增发子IP来筹集资金,偏离了原有的奢侈品叙事。对此,NFT持有者既无知情权,也无决策权,更无收益权。相比之下,传统IP投资通常赋予投资者直接使用权、收益分配、决策参与甚至开发主导权。

Yuga Labs至少还算是PFP项目中的佼佼者,曾经还有大量NFT项目的权利分配更为混乱。如果有一把巨剑悬于头上,这些项目是否会更加尊重自己的社区呢?

RWA:夹缝中的大象

五、载体之上

综上所述,RWA具有重塑金融的潜力,能将现实世界的机会带到链上,也可能成为整治区块链乱象的新途径。但受限于当前传统金融的监管框架,其形态仍像是存在于公链之上的私有协议,无法发挥最大潜力。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期待未来能有引路人或联盟来突破这层屏障。

资产在不同载体上能释放出难以想象的光芒。从西周的青铜铭文到明代的鱼鳞图册,资产确权保证了社会的安稳与发展。如果RWA能达到最终形态,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或许可以在香港白天购买纳斯达克股票,凌晨将资金存入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次日又与全球数百个互不相识的股东共同投资迪拜地产。

是的,运行在一个巨大公有账本上的世界,就是RWA的终极形态。

RWA12.11%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周一梭哈周五哭vip
· 2小时前
啊咔,最早玩这个的居然是BTC
回复0
钱包自毁专家vip
· 08-16 02:12
RWA炒过一轮了吧
回复0
StealthDeployervip
· 08-16 02:12
差不多得了,又是老一套
回复0
StableGeniusvip
· 08-16 02:11
唉,有色币... 走过那条路,失败过。历史就是不断重复,真是无奈。
查看原文回复0
号角三声vip
· 08-16 02:10
就这?又整些冷饭概念
回复0
解构主义者vip
· 08-16 02:02
又在炒RWA 新瓶装旧酒罢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