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MBG任务挑战# 发帖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想要瓜分1,000枚MBG?现在就来参与,展示你的洞察与实操,成为MBG推广达人!
💰️ 本期将评选出20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可轻松获得50枚MBG!
如何参与:
1️⃣ 调研MBG项目
对MBG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MBG相关活动(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现货交易),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现货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MBG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下列活动链接):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质押ETH、MBG即可免费瓜分112,500 MBG,每小时领取奖励!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过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请好友注册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上币困局:真实数据vs造假数据 项目方如何突围
Web3项目方眼中的上币困境
近期,我们正在进行品牌和主网的升级,同时也在进行换币操作。作为一个从2017年就开始构建的项目,我们对这些标准流程已经相当熟悉。除了必要的合规程序和代码审计外,还需要考虑市场预算、如何吸引新用户、增加流量以及让现有用户受益等因素。项目方需要流动性和新的交易渠道,而交易平台则需要用户和交易量,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
然而,在与交易平台进行初步沟通后,我们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情况。研究部门提出了几个可能导致我们无法上架或需要增加预算的问题点。我想分享其中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
首先,他们认为我们的数据和热度不够,具体表现在社交媒体和链上数据方面。他们还举例了同行业其他项目的数据。这让我感到困惑,作为专业的研究部门,难道他们无法分辨数据的真实性吗?例如,一个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社交媒体账号,每条推文却只有几千浏览量和不到10条评论,这明显不合理。再比如,链上数据显示大量交易记录集中在单个交易哈希中,这种情况在普通用户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尤其是在AI数据标注领域,由于其专业性和成本因素,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用户同时对同一数据集进行标注的情况。
其次,他们强调投资机构背书的重要性。然而,作为一个运营了6年多的老牌项目,我们一直依靠自身资金发展,从未接受过外部融资。在我们看来,这种纯社区驱动、没有风投控制的模式不是更值得称赞吗?可惜在研究部门眼中,这反而成了缺乏机构背书、不够正统的表现。
第三,他们对我们的代币流通量和估值表示担忧。我们的代币从2019年至今已全部解锁,市值等于完全稀释估值,其中近70%的代币锁定在验证人节点中。研究部门认为这可能带来巨大的抛售压力。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纯社区驱动的项目,谁会大规模抛售呢?而且,我们的市值和完全稀释估值仅有不到1亿美元,作为一个有实际业务、产品、客户和收入的AI数据层项目,这个估值相当合理。相比之下,那些刚上线就估值10亿美元的项目才更值得关注吧?
还有许多值得讨论的点,但不再一一列举。我理解研究人员每天需要评估大量项目,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评估标准。但至少应该能够分辨真伪和是非吧?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上币似乎已经变成了一场数据造假、项目换皮、空投给工作室然后套现等操作的游戏。这些做法最终只会让一些投机者获利,而牺牲的是普通投资者的利益、项目开发团队的专注度以及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的团队,我们了解这些技巧和手段。我们之所以不采用这些方法,是因为我们不愿意这样做。这些行为最终只会让灰色产业链和投机者受益,而代价则是新进入市场的普通投资者的资金损失,以及整个行业的衰退。
回想2017/2018年ICO时期认识的伙伴们(其中不少人已经功成身退),那时候的社区虽然资源有限,但每次讨论的话题都围绕如何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如何推广产品,遇到黑客攻击时大家齐心协力等等,真正体现了共同发展的精神。那时介绍风投和交易平台上币机会都是无偿的,而现在动不动就是各种回扣、介绍费、推荐奖励和管理费。
真心怀念那个纯粹的年代和当时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