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虚拟信用卡在华营销面临法律风险 境内展业存非法经营隐患
虚拟信用卡营销面临法律风险
近年来,随着数字支付的迅速发展,虚拟信用卡成为了在线购物、服务订阅等跨境支付场景下的重要工具。
提供这类服务的平台通常注册在境外,并获得相关资质,但其技术、运营和客服团队往往位于中国大陆。尽管已有一些平台因涉嫌非法经营被立案调查,但在缺乏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这类商业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还需具体分析。
虚拟信用卡的发展历程
虚拟信用卡(VCC)在中国并非新事物。早在2013年左右,就有企业开始尝试,但受政策限制很快受阻。近年来,随着区块链、跨境电商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虚拟信用卡进入快速增长期,成为新兴的支付工具。
虚拟信用卡的主要应用场景
虽然称为"信用卡",但VCC实际需要预充值使用,不能透支。其主要应用包括:
境外运营的法律问题
将公司主体设在境外并取得相关资质,是否就能在中国大陆合法经营?有关部门曾表示,金融牌照具有国界,仅持境外牌照在境内展业属非法金融活动。
虚拟信用卡业务是否属于"已对外开放的金融业务"?能否在境内取得相关牌照?这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此前,国内银行或互金机构发行的虚拟信用卡因多种原因被叫停,如用户权益保护和反洗钱等问题。
潜在的法律风险
在中国境内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虚拟信用卡平台可能面临"支付结算类"或"买卖外汇类"非法经营罪的风险:
风险防范建议
虚拟信用卡作为创新支付工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服务商如在中国大陆展业,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建议将运营重点放在境外,同时在跨境运营中采取严格的合规措施,如完善KYC、KYB、KYT等反洗钱程序,完善用户协议,设置合理的使用条件,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有效防范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