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DeFi平台遭黑客攻击暴露多重安全漏洞 行业亟需金融风控意识
近期,一家去中心化金融平台遭遇黑客攻击,引发了业内对DeFi安全问题的广泛讨论。该平台发布的事件"复盘"报告虽然在技术细节和应急响应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解释攻击根源时却显得有所保留。
报告重点强调了一个外部数学库中的函数检查错误,将其描述为"语义误解"。这种叙述虽然技术上准确,但似乎有意将焦点转移到外部因素,淡化了平台自身的责任。
然而,深入分析后发现,黑客攻击的成功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错误的溢出检查、大幅位移运算、向上取整规则以及缺乏经济合理性验证。平台在每一个关键点上都出现了疏忽,包括接受不合理的巨额输入、采用风险极高的运算方法、过度依赖外部库的安全性,最关键的是,当系统得出明显不合理的交换比例时,竟然没有进行任何经济常识层面的校验就直接执行了。
这一事件暴露出该平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供应链安全意识不足:虽然使用了开源且广泛应用的库,但在管理大量资产时,未能充分了解该库的安全边界和潜在风险。
缺乏有效的边界控制:允许输入不合理的天文数字,显示出团队缺乏基本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过度依赖安全审计:多轮安全审计未能发现问题,反映出项目方可能将安全责任过度外包,忽视了自身的风险管理职责。
这个案例凸显了DeFi行业普遍存在的系统性安全短板:许多团队过于注重技术层面,而忽视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要解决这一问题,DeFi项目需要:
随着行业的发展,纯粹的技术漏洞可能会逐渐减少,但业务逻辑中的"意识漏洞"将成为更大的挑战。安全审计公司能够确保代码无误,但如何确定业务逻辑的合理边界,需要项目团队对业务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控能力。
未来,DeFi行业的成功将属于那些不仅技术实力强劲,而且对业务逻辑有深刻理解的团队。这需要跨越传统的技术思维局限,培养真正的"金融工程师"意识,将技术专长与金融风险管理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