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加密先驱重返校园:AI布局、香港战略与投资新思路
从创业到深造:一位行业先驱的自我迭代之路
2025年6月19日,香港大学迎来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对话。作为香港大学博士课程的同学,某知名企业创始人与某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展开了深入交流。这位创始人分享了他重返校园深造的初衷、不同公司的战略布局,以及对香港加密金融市场的独到见解。
系统化二十年创业经验
2024年,这位创始人正式踏入香港大学的博士课程,恰逢他创业的第二十个年头。回顾2004年的创业起步,2005年因创业而退学,他坦言过去二十年一直埋首于创业与投资,很少有机会进行系统性思考。2024年成为了一个关键节点,他希望通过博士课程,将二十年的创业与投资经验转化为系统化、可复用的知识框架。
"我的目标是将创业和投资的实战经历提炼成方法论,变成能够让我自己和同事使用的结构化工具。"他表示,这不仅是个人深造,更是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与升华。他期望通过学术视角,梳理出一套可复制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创业与投资提供指导。
从加密领域到新技术的战略转型
作为某知名加密企业的联合创始人,这位企业家在加密领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然而,他新成立的公司展现了更为多元的战略视野。在对话中,他详细阐述了新旧两家公司在定位、结构和业务方向上的差异。
他之前参与创立的公司作为一级市场基金,采用传统的5+2投资周期,外部有限合伙人带来的回报压力使其在支持长期项目时存在局限性。"有些项目可能需要8年、10年甚至更久才能成功,传统投资周期难以完全匹配。"他解释道。该公司担任的角色更像是"挑选者"或"裁判者"。
相比之下,他新成立的公司更像是一家联合家族办公室,主要资金来源于创始人及其核心股东。这种结构赋予了公司更大的灵活性,无需背负短期回报压力,能够以更长期的视角陪伴创业者。"我们的资金是相对长期的,三年、五年、十年都没关系。"他强调,新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创业者的"陪跑者"。
他之前的公司投资组合100%聚焦于加密领域,而新公司的战略则更为多元化。他透露,新公司的投资重心转向AI,加密项目仅占其组合的一小部分。新公司聚焦于AI应用层,尤其是能够产生现金流、提升效率或优化流程的项目。
"我们不投算力或大模型,因为以我们的资金体量和在北美的资源,不足以去支撑相应赛道的投资。"他坦言,新公司更关注AI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例如AI安全、AI人才招聘、AI税务和财务工具等。这些项目以"简单提效"为目标,贴近市场需求,旨在AI爆发期捕捉最佳回报。
香港:加密金融的战略高地
作为加密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位创始人对香港市场的布局充满信心。他认为,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的"桥头堡",在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上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香港推出了一系列友好政策,包括稳定币监管框架和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全球区块链企业和人才的关注。
"香港加密货币相关的法案在先进性和可执行性上甚至超越了美国。"他评价道。他指出,香港的稳定币政策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结合其国际化优势,有望孕育新的商业模式。
他所属的团队早在2022年便通过香港上市公司在港落地,目前设有办公室并积极申请相关牌照。其中,金融托管业务是新公司在香港的核心业务方向。他认为,结合香港的稳定币政策,托管业务有望在此基础上诞生出更好的业务模式,为加密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从创业二十年的埋头苦干到重返校园系统性深造,这位行业领袖展现了对自我迭代的不懈追求。从创办加密投资公司,再到成立多元化投资集团,他将视野从加密领域扩展至AI应用层,以更长远的陪伴视角支持创业者。同时,作为香港加密市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他对本地政策的洞察和业务布局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保持学习,拥抱变化,才能在快速演变的行业中持续领先。"这或许是这位行业资深人士给出的最诚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