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广场小伙伴们,福利不停,精彩不断!目前广场上这些热门发帖赢奖活动火热进行中,发帖越多,奖励越多,快来 GET 你的专属好礼吧!🚀
🆘 #Gate 2025年中社区盛典# |广场十强内容达人评选
决战时刻到!距离【2025年中社区盛典】广场达人评选只剩 1 天,你喜爱的达人,就差你这一票冲进 C 位!在广场发帖、点赞、评论就能攒助力值,帮 Ta 上榜的同时,你自己还能抽大奖!iPhone 16 Pro Max、金牛雕塑、潮流套装、合约体验券 等你抱走!
详情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community-vote
1️⃣ #晒出我的Alpha积分# |晒出 Alpha 积分&收益
Alpha 积分党集合!带话题晒出你的 Alpha 积分图、空投中奖图,即可瓜分 $200 Alpha 代币盲盒,积分最高直接抱走 $100!分享攒分秘籍 / 兑换经验,中奖率直线上升!
详情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2763074
2️⃣ #ETH百万矿王争霸赛# |ETH 链上挖矿晒收益
矿工集结!带话题晒出你的 Gate ETH 链上挖矿收益图,瓜分 $400 晒图奖池,收益榜第一独享 $200!谁才是真 ETH 矿王?开晒见分晓!
详情 👉 https://www.gate.com/pos
企业区块链的困境:专有链能否突破Web3网络效应?
智能家居的困境与企业区块链的未来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最初只是简单地购买了几个智能灯泡,因为它们被誉为最佳选择。应用界面很酷,颜色效果惊艳,你感觉自己像个科技魔法师,能用手机调节灯光,非常炫酷。
接着,你觉得恒温器也该智能化,于是又购买了一个AI恒温器。应用和账户都不同,但无所谓,多一个而已。
然而,不知不觉中,你陷入了混乱。
你的智能门铃无法与智能音箱沟通,音箱无法控制车库门,而车库门又无法与智能家居集线器连接。你需要用四个不同的应用来开灯、调温和锁门。每个品牌都承诺给你"无缝的智能家居体验"。
但不知怎的,你最后居住的房子反而比以前更"笨"了,因为多了太多的"应用"。
某些公司难道要在加密世界里重蹈覆辙吗?
2025年8月,两个重磅消息传来。
首先,一家估值500亿美元的支付巨头宣布,将与一家加密风投公司合作,构建一条名为Tempo的"高性能、以支付为中心"的区块链。
一天后,拥有670亿美元USDC稳定币的公司,也公布了Arc计划,这是一条专为稳定币支付、外汇和资本市场设计的自有Layer 1区块链。
Arc内部解析
Arc将专为USDC稳定币打造。大多数区块链都需要用其原生代币支付交易费,而在Arc上,你可以直接用USDC支付费用,无需持有波动性大的代币。
Arc内置了汇率引擎。你无需使用外部服务来兑换货币,Arc在协议层面就能原生处理汇率。你发送USDC,收款人收到EURC(欧元稳定币),转换自动完成,没有第三方服务和额外费用。
然后是隐私控制。大多数公链会显示所有信息:地址、金额、时间。像某些隐私币则默认隐藏一切。Arc提供选择性隐私,允许机构隐藏交易金额,但保留地址可见,并内置了合规功能。它专为那些既需要竞争性隐私,又不想完全匿名的企业设计。
Tempo内部解析
Tempo的差异化在于用户体验的抽象化。当其他加密支付方案仍有浓厚的"加密味"(连接钱包、签署交易、等待确认)时,Tempo的设计目标是让区块链支付在用户看来和信用卡支付完全一样。
与以太坊兼容意味着它可以利用现有的DeFi基础设施和开发者工具,但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与现有的商户生态系统整合。数百万使用该系统的企业可以轻松添加加密支付,而无需改变他们的结账流程或学习新系统。
最重要的是,该公司现有的银行和监管关系能解决一个大问题。大多数加密支付方案在"最后一公里"——将资金从区块链转回银行账户——上举步维艰。而该公司已经拥有这些合作关系,这正是其他加密公司需要花数年时间才能建立的。
困惑之处
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支离破碎的智能家居,问题也像手机上各种智能家居应用的通知栏一样开始成倍增加。
首先困扰我的是:对这些专用区块链的需求到底在哪里?
这些公司一直在谈论稳定币支付和企业级功能,但稳定币真正的活跃地带在DeFi。
人们使用USDC来购买其他加密资产、参与借贷协议、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以及与更广阔的金融应用生态系统互动。而这一切,主要都发生在以太坊上。
我感觉这就像是建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恒温器,但它只适用于没有任何其他智能设备的房子。
当然,这个恒温器可能技术上更优越,但你却将自己与人们真正想使用智能家居功能的整个生态系统隔离开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做重复发明?
这些公司所说的所有功能——更快的交易、更低的费用、自定义功能、企业品牌——都可以通过以太坊Layer 2方案来实现。这样,你既能拥有以太坊底层网络的安全性,又能访问最大的DeFi生态系统,还能根据需要自定义网络。
一些Layer 1区块链已经想通了这一点。最初专注于移动支付的某区块链曾是独立的,后来却宣布计划转型成为以太坊Layer 2。经过一番计算,他们意识到成为以太坊生态的一部分比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络效应更有意义。
链越多,所需的桥就越多。而桥,正是出问题的地方......
它们负责在不同区块链之间转移资产,本质上是复杂的智能合约,在一条链上锁定你的代币,然后在另一条链上铸造等价代币。但桥经常被黑客攻击。我们谈论的不是在不同应用之间切换的不便,而是一旦桥软件出错,可能带来的潜在金融损失。
糟糕的用户体验。在我的智能家居中,最糟糕的情况是我必须打开另一个应用来关掉客厅走廊的灯。
但对于企业区块链,用户可能需要不同的钱包、不同的gas代币、不同的界面和不同的安全设置。大多数人管理一个加密钱包都已经很吃力了。想象一下,你还得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同的支付和转账需要不同的钱包。
但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网络效应根本就不存在。
一个支付网络的价值会随着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以太坊拥有最多的开发者、最多的应用和最高的流动性。截至2025年年中,以太坊的TVL(总锁仓价值)为960亿美元,约占所有DeFi活动的60-65%。某高性能替代方案的TVL为110亿美元。其他主流链如某智能链(73.5亿美元)、某链(67.8亿美元)和某Layer 2(33.9亿美元)瓜分了剩余部分。
这些企业链选择脱离现有的网络效应,去建立一个孤立的网络,并天真地希望用户能自动找上门。
你会选择在一个荒岛上开一家完美的商店吗?当然,像阿联酋这样的国家建造了迪拜这样的城市,人们确实去了。但那是因为有物理上的限制,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最后,还有一个没人想直接面对的竞争问题。这些公司是真的想构建更好的基础设施,还是仅仅不想和竞争对手分享地盘?
回想我的智能家居一团糟,每家公司都有合理的选择技术原因。但真正的驱动力往往是他们不想依赖别人的平台,或者不想向竞争对手支付费用。
也许这才是真正发生的事情。某公司不想支付以太坊的交易费,另一公司不想在他们无法控制的基础设施上构建。这很公平。但我们应该诚实地面对这一切。这无关创新或用户体验,而是关乎控制权和经济利益。
王者似乎并不担心
以太坊对此似乎泰然处之,并未感到困扰。该网络每天继续处理超过百万笔交易,占据了大部分DeFi活动,并通过其ETF获得了巨大的机构资金流入。8月某一天,以太坊ETF的净流入高达10亿美元,这比比特币ETF前一周的总流入量还要多。
以太坊社区对这些企业链的反应也很有趣。一些人将其视为一种认可。毕竟,Arc和Tempo都在构建成EVM兼容链,这实质上是采纳了以太坊的开发标准。
但这里存在一个微妙的威胁。每笔发生在Arc上而非以太坊上的USDC交易,都是以太坊验证者无法获得的费用收入。每笔在Tempo而非以太坊Layer 2上处理的商户支付,都是没有贡献给以太坊网络效应的活动。
某高性能公链可能会更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竞争。该网络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以太坊的高性能替代方案,尤其是在支付和消费者应用方面。当主要的支付公司选择构建自己的链,而不是采用该公链时,这会削弱该公链一直宣传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装在一台高速电脑里"的论点。
企业区块链的墓地
历史对那些试图自建区块链的公司并不友好。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某公链,在2023年也做出了同样的举动。
还记得某社交巨头的数字货币计划吗?这个旨在创建全球数字货币的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变成了另一个项目,并在监管压力下解体,被出售变卖。不要忘了,如果在今天的监管环境下,有明确界定稳定币发行商应如何运作的法案,该项目也许真的能成功。
某大型银行的区块链尝试或许是最相关的警示故事。该银行花费数年时间构建数字美元、私有区块链网络和其他区块链项目。尽管拥有几乎无限的资源、监管关系和庞大的现有客户群,这些项目却从未在该银行的自有业务之外获得有意义的采用。其数字美元处理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但主要只是在银行自己的机构客户之间转移资金。
即使是主要支付公司的尝试也并不那么鼓舞人心。某支付巨头在2023年推出了自己的稳定币,成为首个进入稳定币领域的主要美国金融科技公司。但该公司并未构建自定义基础设施,而是选择在以太坊等现有网络上发行。结果呢?
该稳定币的市值仅为11.02亿美元,与USDC的670亿美元相比微不足道,且主要局限于该公司自己的生态系统内。
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拥有庞大影响力和支付专业知识的公司,仅仅依靠一个稳定币都无法产生重大影响,那又是什么让其他公司认为构建整个区块链会做得更好?
这种模式表明,要建立一个成功的区块链,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能力和财务资源。你还需要网络效应、开发者热情和有机采用,而这些东西是出了名的难以凭空创造,即使有大公司背书也不行。
这次情况会有所不同吗?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公司可能会在其他公司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
首先,监管的清晰度已大幅提升。美国通过的法案为稳定币发行商创建了一个明确的框架,消除了困扰早期企业区块链尝试的大部分不确定性。当某公司推出Arc时,他们不是在法律灰色地带运营,而是在一个既定规则下运作的上市公司。
其次,这两家公司都拥有某大型银行所缺乏的:庞大的现有用户基础,且这些用户并非主要来自加密原生群体。某公司每年为全球数百万商户处理超过1万亿美元的交易,并一直在系统性地构建其加密基础设施——以11亿美元收购了稳定币基础设施,又收购了加密钱包技术,以创建端到端的支付堆栈。另一公司的USDC已被整合到数百个应用和交易平台中。他们不是在盲目地造链,而是为他们已经服务的用户群体构建基础设施,并拥有能无缝引导他们入场的工具。
当某风投公司的合伙人